廖家村镇抗美援朝老兵刘龙邦: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04-14 20:47:18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李卿瑶 | 作者:杨明丽 翦灵凤          浏览量:22163

桑植融媒4月15日讯(通讯员 杨明丽 翦灵凤)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廖家村镇党委推出了“听‘我’说党史”系列活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抗美援朝老兵刘龙邦的革命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

人物名片

刘龙邦(又名刘隆邦),1932年出生于桑植县廖家村镇莫家塔村,今年已89岁高龄,1951年1月在全县拥军参军活动中报名参军入伍,同年3月随军赴朝鲜作战,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刘龙邦回国。  

响应号召参军入伍  保家卫国跨江入朝

在莫家塔村一座小院落,我们见到了抗美援朝老兵刘龙邦,他今年虽然已89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

“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元月,桑植县积极响应,掀起参军、参战,支前热潮。我听到应征号召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入伍,同年3月随军赴朝鲜作战。那时候我只有19岁。”回忆起这段往事,刘龙邦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在炮火中及时传达口令,荣立三等功

1951年,朝鲜战场发动秋季攻势,刘龙邦时任通信兵,主要任务就是接受上级命令,并将口令及时往排、班送信传达。在攻打190.8高地战斗中,刘龙邦接到上级命令需立即将二排调上主峰支援并打扫战场,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役,他顾不上个人安危连夜奔跑到营地传口令、调援兵,因调遣及时最终我军未损伤一人,刘龙邦也在此次战役中荣立三等功。

“命令一到,哪怕下炮弹、下刀子,也要去”,刘龙邦老人说,当时心里就没有感到害怕,只想着怎样把信息及时传达好、传达到,让中国志愿军打胜仗。

意志坚定,5名战士以身扫雷蹚出一条血路

1952年9月至1953年3月,他所在的部队对“无名高地”发动了5次总攻,这是一块战略基地,务必拿下,老人说“当时我军装备落后,只能晚上打野战,为不让敌人发现我军行踪,我们白天隐蔽在山洞,晚上出洞伏击,整整5个月没有看到太阳,饿了胡乱往嘴里塞些东西,困了倒头就睡,全身长满跳蚤。”

1953年3月23日,团长下达最后命令务必当日拿下无名高地,刘龙邦老人回忆道“当时突击排比原计划提前到达,但爆破任务还未完成,千钧一发之际,我部队5名爆破人员以身扫雷,搭成人桥,帮助突击排顺利完成任务,但这5爆破人员却全部牺牲。”说起战友,回忆起当年战斗的惨烈,老人不禁沉默了下来。

坚定革命信仰,弥留之间仍不忘入团

1952年,刘龙邦递交了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申请书,与他一起申请入团的还有张家界老乡熊朝富(同音),入团预备期3个月。在一次战斗中,熊朝富身负重伤,腿被炸断,生命奄奄一息,当时离团员转正还有7天,但他已无法写转正申请,在担架上的熊朝富嘱咐刘龙邦,一定要转告团支部书记,让他如期转正。“那时的我们入团、入党的决心和信念是非常坚决的。”老人说道。1953年,刘龙邦加入到中国共产党。

经过艰苦作战,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4年刘龙邦回到祖国。

老兵寄语:愿祖国越来越强大

“我现在生活挺不错的。党的政策好,党对我们这些老兵很关心,作为老党员,绝对对党忠诚,有份热发份光,永远跟党走,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刘龙邦说道。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中传承信仰,在一次又一次的毅然奋起中续写奇迹。赓续精神血脉,要靠每一位你和我来实现。让我们以党员铸魂补钙、涵养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传承血脉中开拓前行。

内容来源:刘龙邦口述整理

责编:李卿瑶

来源: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时政报道
视听桑植
时政报道

  下载APP